附錄1 – 三位一體的教義對新欽定版/欽定版英文聖經的影響

眾所皆知,聖經的翻譯受到譯者個人神學信仰所影響。

我們首先在第7章中提到這一點。在出埃及記第3章14節著名的經節中,正如大英百科全書所記,原文為“我將是我就將是”(I WILL BE WHO I WILL BE),譯者按照自己的宗教理念翻譯成“我是我就是 (I AM WHO I AM)”;而中文,這更被翻譯成一種詩意的形式 ─“自有永有的”。

我們將會看到若干類此翻譯的例子。

另外,更改原文也發生在用手抄寫複製原文的情況上。

欽定版英文聖經是根據西元1550年由巴黎出版商史蒂芬(Stephanus)發行的希臘文新約聖經第三版編譯而成的。這個希臘文版本是基於伊拉斯謨(Erasmus)於1516年所編纂的第一本印刷本的希臘文新約聖經,是呈獻給教宗利奧十世(Leo X)的。

伊拉斯謨的生平反對馬丁路德和任何對天主教教義的挑戰,也許正是出於這種心態,他青睞於天主教所認可的最近期抄本。1

為了整理他的文本,伊拉斯謨所使用抄本有: 1- 巴塞爾抄本(Codex Basilensis) A. N. IV. 2;小階體抄本(Minuscule) 2814;巴塞爾抄本A. N. IV. 1;巴塞爾抄本 A. N. IV. 4;小階體抄本 2816; 小階體抄本 7;及小階體抄本 817 (Gregory-Aland)。全都是來自十一到十五世紀。

這些所謂的“抄本”當然只是“複製再複製”的聖經複製品,在伊拉斯謨整理作為初版希臘文新約聖經之前,用手抄寫超過一千五百年以上。在某些情況下,如啟示錄第22章16-21節,伊拉斯謨根本沒有希臘文抄本,於是他就從拉丁文文本中製造出希臘文文本來,而他本人也更新了拉丁文的文本。

欽定版聖經所根據的史蒂芬文本(Stephanus edition),按手抄本的證據對伊拉斯謨版本進行了一些改進,被視為經文鑑別的第一步。大約在欽定版英文聖經出版13年後,埃爾賽維爾版本(Elzevir edition)的初版製作出來,自稱為“公認文本”(Textus Receptus, TR) ,即“為眾所接受的經文”。 它實質上是遵循伊拉斯謨和史蒂芬文本,“公認文本”TR一詞現在就用在伊拉斯謨版本上。

自從有了欽定版聖經以來,已經發現了數十份更早的希臘文抄本,其中許多是從第二世紀到四世紀的。

今日學者和神學家公認最正確的希臘文文本是NU 文本、即希臘新約聖經(Nestle-Aland)與聯合聖經公會的文本,西元1904年的版本可以在www.biblehub.com用不同的文字隔行對照(the interlinear)讀出,這也被稱作是“本文批評”(Critical Text),因為它是基於一個對最古老抄本的“經文鑑別”,目前最古老和最重要的抄本的細節可以在 nttranscripts.uni-muenster.de/.,抄本按日期次序列出。我們在討論使徒行傳第20章28節(如下)時,便參考了那些抄本。

經由對較古老抄本的研究,許多錯誤在較新的聖經譯本中已被更正。

如上所述,許多在翻譯上的錯誤是由於譯者不忠於原文所致,在這些情況下,我們沒有針對這些差異提供任何解釋。

為了解釋其中的一些錯誤,我們參考了西元1890年出版的講台註釋書,這是一個備受尊重的保守的、屬公共領域的經文註解,超過22,000頁,仰賴了一百多位三位一體的信仰者撰稿,並歷經三十年的時間彙集而成。

(章)

英文新欽定本/中文和合本聖經

原文

1. (7)

出3:14

“Thus you shall say to the children of Israel, ‘I AM has sent me to you.’”

「你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那自有的打發我到你們這裡來』。」

「你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我將是”打發我到你們這裡來』。」

2. (25)

太 1:20

An angel of the Lord appeared to him in a dream, saying, ‘Joseph, son of David, do not be afraid to take Mary your wife, for that which is conceived in her is of the Holy Spirit.’”

「有主的使者向他夢中顯現,說『大衛的子孫約瑟,不要怕,只管娶過你的妻子馬利亞來,因她所懷的孕,是從聖靈來的。』」

正確的在欽定本是:“the Angel of the Lord”(那主的使者)。

阿波羅尼奧斯的法則(Apollonius’ Cannon)要求將馬太福音第1章20節、使徒行傳第5章19節、8章26節和12章7節翻譯為“(那位)主的天使”(the Angel of the Lord),就像在舊約中一樣。在基督成為人之後,基督的靈繼續以“(那位)主的天使”(the Angel of the Lord)顯現。

(中文聖經難見其差別)

3. (2)

約 1:1

“And the Word was God.”

道就是神。

「神就是道 。」

 

4.(2)

約 1:18

“The only begotten Son, who is in the bosom of the Father, He has declared Him.”

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祂表明出來。

「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將祂表明出來。」

5.(17)

約 4:26
Jesus said to her, “I who speak to you am He.”

耶穌說:「這和妳說話的就是祂。」

「耶穌對她說:『這和妳說話的就“是”。』」

6.(17)

約 8:24

“…for if you do not believe that I am He, you will die in your sins.”

「…你們若不信我是基督,必要死在罪中。」

「…你們若不信“我是”,必要死在罪中。」

7.(17)

約 8:28

“When you lift up the Son of Man, then you will know that I am He.“

「你們舉起人子以後,必知道我是基督。」

「你們舉起人子以後,必知道“我是”

 

8.(17)

約 13:19

“Now I tell you before it comes, that when it does come to pass, you may believe that I am He.”

「如今事情還沒有成就,我要先告訴你們,叫你們到事情成就的時候,可以信我是基督。」

「如今事情還沒有成就,我要先告訴你們,叫你們到事情成就的時候,可以信“我是”。」

 

 

9.(22)

約 17:11

“keep through Your name those whom You have given Me.”

「因你所賜給我你的名保守他們。」

NU-Text(古抄本)及大多數文本(M-Text)讀作:「因祢所賜給我的祢的名保守他們。」(新欽定版聖經的註腳)

公認文本是根據“非常薄弱的權威,僅來自D22,693和一些版本的抄本。”4

10.(22)

約 17:12

 “While I was with them in the world, I kept them in Your name. Those whom You gave Me I have kept.”

「我與他們同在的時候,因你所賜給我的名,保守了他們,我也護衛了他們。」

NU-Text作「祢所給我的祢的名。」(新欽定版聖經的註腳)

NU是指最古老、最可靠的手稿,抄本證據在這節經文上的是平衡的。在聖經以外的證據偏好NU抄本。

11.(17)

約 18:5

“They answered Him, ‘Jesus of Nazareth.’ Jesus said to them, “I am He.”

他們回答說,「找拿撒勒人耶穌。」耶穌說,「我就是。」

「他們回答說,『找拿撒勒人耶穌。』耶穌說,『“我是”。』」

 

12.(17)

約 18:8

“I have told you that I am He.”

「我已經告訴你們,我就是。」

「我已經告訴你們,“我是”。」

13.

徒 17:29

 “Therefore, since we are the offspring of God, we ought not to think that the (Godhead – KJV) divine nature is like gold or silver or stone, something shaped by art and man’s devising.”

我們既是神所生的,就不當以為神的神性像人用手藝、心思,所雕刻的金、銀、石。

新欽定版已更正。

(Godhead 一詞在欽定版是譯者自創的, 從三個少見的希臘字來而,出現在徒17:29; 羅1:20 及 西 2:9。)

(中文聖經無誤)

 

14.

徒 20:28

“To shepherd the Church of God, which He purchased with His own blood.”

牧養神的教會,就是他用自己血所買來的。

根據聯合聖經公會委員會的說法,它應該是「他用自己的血買來的來牧養神的教會」。

 

點擊展開 委員會的觀點是,抄本的證據對於“主的教會”和“神的教會”是平衡的。他們決定使用“神的教會”,因為保羅在他的書信中只使用這種表達方式。

 

然而,在希伯來書中,其主題是“首生 (長子)”(來1:6),毫無疑問,保羅是作者,並稱它為“首生的教會 (長子之會)”(來12:23)。在使徒行傳的主題是“我要建造我的教會”(太16:18,徒2:47),他可能稱它為“主的教會”。但是,如果你相信保羅說的“神的教會”,你就應該像委員會所說的那樣,認識到“他自己的血”意指“他自己的 (子民)”,正如約翰福音第1章11節中的「他到自己的地方來。」

 

15.

羅 1:20

“For since the creation of the world His invisible attributes are clearly seen, being understood by the things that are made, even His eternal power and Godhead, so that they are without excuse.”

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

 

“For since the creation of the world His invisible attributes are clearly seen, being understood by the things that are made, even His eternal power and divine nature, so that they are without excuse.” (參照新國際版英文聖經)

(中文聖經無誤)

 

16.(13)

羅 9:5

“Christ came, who is over all, the eternally blessed God. Amen.”

基督也是從他們出來的,祂是在萬有之上,永遠可稱頌的神。阿們。

「那些祖宗是他們的,按肉體說,基督也是從他們出來的。神、今在的 (ὁ ὢν),在萬有之上,是永遠可稱頌的。阿們。」

 

點擊展開 ὧν οἱ πατέρες καὶ ἐξ ὧν ὁ Χριστὸς τὸ κατὰ σάρκα, ὁ ὢν ἐπὶ πάντων θεὸςc εὐλογητὸς εἰς τοὺς αἰῶνας, ἀμήν ─  英文新欽定本的翻譯依賴於 σάρκα (肉體) 後面的逗號。最古老有標點符號的手抄本:A、B 和 C安色爾字體,在 σάρκα (肉體) 之後有一個句號。

 

羅馬書第9章5節的結尾 ─"ὁ ὢν ἐπὶ πάντων θεὸς εὐλογητὸς εἰς τοὺς αἰῶνας."─ 「神、今在的,在萬有之上,是永遠可稱頌的。」(“God WHO IS [ὁ ὢν] over all blessed forever. ”) 是一個頌讚語。它與哥林多後書第 11章31節幾乎相同:ὁ Θεὸς – ὁ ὢν εὐλογητὸς εἰς τοὺς αἰῶνας. 「神、 今在的,是永遠可稱頌的。」“God WHO IS blessed forever.”。

ὁ ὢν (今在的) 是在燃燒的荊棘中賜給摩西的神的名字,正如出埃及記第3章14節的希臘文七十士譯本所記載的。這個常見的日常用語“今在的”ὁ ὢν 只出現在希臘文七十士譯本的出埃及記第3章14節中。

ὁ ὢν 在新約中出現了 14 次,其中 7 次指的是神,就像“今在的他"(He WHO IS)。(羅 9:5, 林後 11:31, 啟 1:4, 1:8, 4:8, 11:17, 和 16:5。) 只有約翰在他的福音書中隨意地使用ὁ ὢν這一詞七次,其中他也使用了七次“我是”這個名字來稱呼耶穌。

你可能想知道為什麼使徒們如此小心地使用ὁ ὢν這詞呢?希臘文七十士譯本將利未記第24章16節翻譯成「凡稱主名的 (ὀνομάζων δὲ τὸ ὄνομα Κυρίου),就當死。」

在羅馬書第9章5節中,如果保羅想在前一句話中提到基督,作為“萬有之上”的話,他可以像在以弗所書第4章6節那樣,只說ο ἐπὶ πάντων,但“萬有之上”一詞只形容“獨一的神和萬有之父"。

在希臘語中,神這字的位置並沒有意義,因為字序並不定義主詞。句子的主題由 θεὸς (神) 的主格來定義。神是這句話的主詞,等同於“今在的"(WHO IS),這也是在主格裡。

 

17 (25)

弗 1:13-14
“… the Holy Spirit of promise, who is the guarantee of our inheritance …”

應許的聖靈為印記,這聖靈是我們得基督的憑據…

「應許的那靈、就是那聖者,(那位)是我們得基業的憑質…」

希臘文文本字面解讀

18.(28)

西1:15

“He is the firstborn over all creation”

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

如欽定版和第四世紀拉丁文聖經中所顯示的。

點擊展開 希臘文本並不包括我們在羅馬書第9章5節和以弗所書第4章6節中找到的“萬有之上”( over all) ἐπὶ πάντων 這句話。對使徒保羅來說,只有父是“萬有之上”。

不幸的是,許多語法的理論被提出來證明三位一體的教義,而這些理論被教導為解讀新約希臘文的方式。過去,「創造之首生」被翻譯為屬格、即所有格的預設含義。 然而,語法學家可能更具體地將其稱為“部分屬格”或“屬於一個整體”,它只是所有格屬格的一個子部分。我們必須將這節經文翻譯為「首生的、在受造物之上」(firstborn over creation) 的想法是在20世紀後期提出的,來自他們稱之為“從屬之所有格"的進化類別。對於這個新類別,他們提供了諸如“轄管以色列的王” (King over Israel)之類的例子,這在以前被理解為“以色列王”的意思。 也許,唯一真正符合這個新類別的經文是馬可福音第6章7節,「賜給他們權柄,制伏污鬼。」否則,屬格的預設含義是所有格,這就是作者期望讀者理解它的方式。 

在英語,這句話和下面的短語似乎有矛盾,「萬有都是靠著祂造的」,祂怎麼能是受造物之首生,還創造“萬有”呢?在希臘文,讀者見到“首生”一詞是“prototokos”,“pro”的意思是“以前”。希臘的讀者可以理解這句話為“在一切被造的以先誕生”,這消除了明顯的矛盾(見Barnes的註記、Ellicott 的註釋及 Jamieson-Fausset-Brown 聖經註釋)。西元150年,游斯丁在他的《與特來弗對話錄》第61章中寫道:「我從聖經中給你們另一個見證,就是神在所有被造的事物之前生出了一個開始。」他的理解只能是來自於歌羅西書第1章15節和啟示錄第3章14節,其中稱基督為“神創造的開始”。

19.

西 2:9

“For in Him dwells all the fullness of the Godhead bodily.”

因為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在基督裡面。

“For in Him dwells the fullness of the divine nature bodily” (參照新國際版英文聖經)

(中文聖經無誤)

 

20.(19)

腓 2:6, 7

“who, being in the form of God, did not consider it robbery to be equal with God, but made Himself of no reputation, taking the form of a bondservant, and coming in the likeness of men.”

祂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

「祂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而倒空ἐκένωσεν自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

 

21.(19)

提前 3:16

 “God was manifest in the flesh.”

就是神在肉身顯現

「Ὃς那位(基督)在肉身顯現的。」5

 

22.

約壹 5:7

“For there are three that bear witness in heaven: the Father, the Word, and the Holy Spirit; and these three are one.”

(原來在天上作見證的有三樣:父、道、與聖靈;這三樣也都歸於一。)6

“在十四世紀以前,並沒有在任何希臘文抄本中發現此經文。"─ 新國際版英文聖經的註腳。

(中文聖經無誤)

 

23.(26)

約 10:20

“I and My Father are one.” (我與我父原為一)

「我與父原為一」

「我與父原為一」

(中文聖經無誤)

(耶穌用“我父”一詞,只是為了表達祂作為“子”的角色,這始於祂受洗之時。當祂描述祂與“父”的關係時,用“父”一詞,這關係始於舊約。)

24-53 (24, 及附錄 5)

約 3:5; 7:39; 徒 1:5; 羅 7:6; 8:4,5,9; 林前 2:4; 14:2; 加 4:29; 5:5,16,18,25; 弗 2:22; 4:4; 5:18; 6:18; 腓 1:27; 2:21; 西 1:8; 提前 3:16; 提後 1:7; 彼前 3:18; 4:6; 猶 1:19; 啟 1:10; 4:2; 17:3; 21:10

在這30節經文中,希臘文本並不包括區分基督的靈(“那靈”)與神的靈(“靈”)的膏抺的冠詞。

 

在約翰福音第3章5節中,“靈”可能指基督的話為“靈”。

提摩太前書第3章16節 ─   Ὃς那位在肉身顯現的 

在十九世紀,人們已認識到最早的抄本上顯示的是 Ὃς   (即英文的關係代名詞“who” ) 、而不是“神”,但在最古早的亞歷山大抄本(Alexandrine text)上卻有爭議,因它似乎顯示著神這個字的簡式。神的簡式需要一橫線在字母的中間,而且在上方會有一條橫線來表示這是字的簡式。

亞歷山大抄本缺少使它變成“神”字母中間的一橫線,可在字母的上方卻有表示簡式的一條線。這整個爭論的高潮發生在幾位學者在顯微鏡下檢視文本,竟發現這個顯示簡式的橫線是後來加上去的,為的是讓人相信“who”是一個神的簡式。

取自劍橋聖經學院 (The Cambridge Bible for Schools and Colleges) 對提摩太前書第3章16節的註釋:

「自從Bps Lightfoot、Ellicott和其他人對亞歷山大抄文進行了詳細的檢查後,原來的讀本是 ‘who’ 是毫無疑義的,正如在א抄本上、以及所有早於七世紀以前的抄本如俄利根(Origen)、伊皮法紐(Epiphanius)、耶柔米(Jerome)、西奧多(Theodore)及西里爾(Cyril)也是一樣。」

取自Ellicott(From Ellicott’s Commentary for English Readers) 對提摩太前書第3章16節的註釋:

 「在文體結構上的難度可能是由於整節經文是一首古老的基督教讚美詩的片段,它體現了一種信仰的懺悔,這是以弗所、哥林多和羅馬等城市的信徒所熟知的,也可能經常被信實的會眾吟唱 ─  這是一種懺悔,包含化身和復活、傳十字架的道理至外邦的世界並被接受、以及基督在榮耀裡顯現等偉大的事實。在原始希臘文中,這些句子的韻律以及對句的特性非常醒目,英文翻譯很難重現:

『Ὃς那位在肉身顯現的,
在靈裡稱義,
被天使看見,
被傳於外邦,
被世人信服,
被接到榮耀裡。』

在提摩太後書第2章11節中可以找到類似基督讚美詩歌的片段,或許在以弗所書第5章14節也有。」

  1. Bruce Metzger, 《新約的文本》(The Text of the New Testament) ─ 它的傳播、腐敗與復原(Its Transmission, Corruption, and Restoration), 哈佛大學出版, 1992年, 第102頁。
  2. 不清楚D2 是什麼,如果是伯撒抄本,那麼希臘文版本在這節上是完全模糊的。最古老的證據可能是經文選L845,時間在第九世紀,109之100,第八至十一世紀的經文選記著:「祢所給我的祢的名」─ 見 “The textual tradition of the Gospel of John in Greek Gospel Lectionaries from the middle Byzantine Period, 第八至十一世紀,第486頁, Jordan, Christopher Robert Dennis (2010).
  3. 69 是第十五世紀小寫體的抄本
  4. 講台註釋書
  5. 《講台註釋書》, He who for God, A.V. and T.R
  6. 中文聖經並無此經文。